首页 资讯 正文

@太原人 走,到家门口健身去

体育正文 15 0

@太原人 走,到家门口健身去

@太原人 走,到家门口健身去

市民在滨河(bīnhé)自行车道骑行 市民在家门口的篮球场(lánqiúchǎng)打球 体育赛事多,运动(yùndòng)氛围浓;公园、场馆遍布,处处可健身;专业指导员来到居民身边,传授科学健身。在(zài)太原,即便炎炎夏日,依然充满(chōngmǎn)“动感”。“去哪儿健身”“如何健身”已不是问题,只要你愿意,家门口就(jiù)能享受运动的快乐。 清晨6时,市民(shìmín)赵凯从丽华海景苑小区出来,步行8分钟,迈入迎泽公园东门,沿着塑胶(sùjiāo)步道慢跑5公里。他说:“我喜欢在公园跑步,环境(huánjìng)好,景色美,运动过程是一种享受。” 对于很多市民而言,公园是健身的首选去处。太原的公园数量多,和谐公园、双塔公园、和平公园、滨河(bīnhé)体育公园等遍布东西南北。无论住(zhù)在哪里,几乎(jīhū)都能“抬脚入园”。 晚上7时,市民侯杰从东昇佳园小区走(zǒu)到附近的篮球场(qiúchǎng),不到5分钟。他每周至少3天与朋友们在此(cǐ)打球。市区有很多这样免费开放的户外球场,还有专业的室内场馆,可满足人们对于羽毛球、网球、乒乓球、篮球、足球、匹克球等球类运动的场地需求(xūqiú)。 对于66岁(suì)的樊梅菊来说,楼下的健身角最适合自己。她所在的太白大院小区,完成老旧小区改造后增添(zēngtiān)了健身器材,很多与她一样的老年人,养成了早晚坚持锻炼(duànliàn)的习惯。大家聚在健身角,一边(yībiān)锻炼,一边聊天,还拉近了邻里关系。 不少(bùshǎo)市民有同感:家门口就能实现的“健身自由”,怎能不爱上体育运动(tǐyùyùndòng)。 晚上8时,滨河体育中心的(de)羽毛球馆内,回荡(huídàng)着密集的“砰砰”击球声。 市民刘若涵灵活走位,与(yǔ)朋友打着球。“下班后,我们都要过来打会儿球,很解压。”她说:“大家的(de)运动(yùndòng)热情真高,每天来的人很多,晚一点就没(méi)位置了。”太原(tàiyuán)的健身氛围浓,这一点有目共睹。太原马拉松赛、太原汾河龙舟公开赛、环太原公路自行车赛、世界乒乓球职业大联盟(WTT)常规挑战赛、2025中国(zhōngguó)网球巡回赛太原公开赛等赛事,一个(yígè)接一个,规格都很高,成为太原体育的亮丽名片,也点燃了市民的健身热情。 当下,体重管理“火”了,人们的健康观念也随之增强。不少人经历(jīnglì)过:身体(shēntǐ)不适,去看医生后,被叮嘱“平时要(yào)多运动。”在(zài)中小学校,“每天一节体育课”成为常态,体教融合逐步形成,健康第一的教育理念帮助学生在体育锻炼中享受乐趣、增强体质。 居民在体育公园慢跑,开启元气满满的一天;傍晚,篮球场(lánqiúchǎng)上,年轻人快攻投篮,组队竞技;夜晚,羽毛球馆(yǔmáoqiúguǎn)、网球馆击球(jīqiú)声、呐喊声此起彼伏。一年四季,从早到晚,城市都充满了“运动气息”。 “双手托天理三焦,左右开弓似射雕(shèdiāo)……”玉园南社区活动室内,63岁的吕省军带领居民们练习八段锦。老吕已退休,现在的身份是社会体育指导(zhǐdǎo)员。他本身热爱体育,考取了国家体育总局颁发的三级社会体育指导员证书,不仅擅长八段锦、太极拳(tàijíquán)等传统健身功法(gōngfǎ),还(hái)精通广场舞编排、健身操教学及器械健身指导。 他感慨(gǎnkǎi)道:“大家(dàjiā)的健身热情高涨,不过,任何运动,都要遵循安全第一的原则。否则,效果会打折扣,甚至会受伤。我要做的,就是教给大家如何科学健身。”“大家一定要注意,手要抬平、脚要伸出去,这样不仅(bùjǐn)动作优美,而且不会(búhuì)造成身体的不适。”54岁的张利琴,同样持有三级社会体育指导员证书(zhèngshū),每周(měizhōu)二会来到朝阳街社区,教居民健身。她眼见越来越多的人动起来,并养成了习惯,心里很高兴,“跟我学八段锦的居民,来了一拨又一拨,有老人(lǎorén)也有年轻人。” 这样的社会体育指导员,全市(quánshì)现有18732名,每千人拥有(yōngyǒu)3.43名。他们利用(lìyòng)自己的经验与优势,为不同群体制订适合的“运动处方”。 傍晚(bàngwǎn),市民(shìmín)陈娜(chénnà)与朋友来到汾河景区的山西体育中心附近,坐上一艘皮划艇,在水面上奋力挥桨。微风拂面,两岸亮起璀璨灯光,她感觉惬意无比。 同一时刻,在吾悦广场的攀岩区,市民刘涛神情(shénqíng)专注,脚尖(jiǎojiān)踩着不规则的“岩块”,全身肌肉发力,一步步向上攀爬。如今(rújīn),健身已不局限于跑步、游泳、骑行等(děng)常规项目,飞盘、射箭、击剑等新潮运动,也逐渐走入市民生活,全民(quánmín)健身日趋呈现多元化、个性化、时尚化的新特点。 对于年轻人而言,健身也从增强体魄,延伸成(chéng)社交的新方式。穿上骑行服、戴上(dàishàng)码表、扣上头盔,28岁的侯珊珊是一名骑行爱好者,每天上下班她(tā)都会骑行回家(huíjiā),来回15公里的路程(lùchéng)对于她来说,只是热身。晚上,她时常约上三五好友,与风为伴,再享受1个多小时的自由骑行。运动(yùndòng)健身的同时,也释放了压力。她笑着说:“我其实很‘社恐’,但是在骑行中朋友们都说我是‘社牛’,骑行让我看到了不(bù)一样的自己。” 还有人(rén),喜欢“跟着赛事(sàishì)去旅行”。市民刘杰酷爱跑步,不仅连续(liánxù)多次参加太原马拉松赛,还经常去外地,参赛之余来场City walk。与他一样,用运动健身为生活“加料”,正成为许多(xǔduō)人眼中的新时尚。 健身有(yǒu)场地,有氛围,也(yě)有人教,如今越来越多的人迈开腿、动起来。市政府新闻办最近举办的一场新闻发布会上透露(tòulù):当前,全市国民体质监测合格率达(dá)91.8%,超过全国、全省平均水平。这是坚持健身带来的好处之一。 记者 李涛 文(wén)/摄 太原晚报
@太原人 走,到家门口健身去

欢迎 发表评论:

评论列表

暂时没有评论

暂无评论,快抢沙发吧~